瞭望 | 法学教育创新、法学理论革新、法治思想(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前法学、法律界,特别是高等法学教育领域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和职责 《瞭望》: 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上有哪些创新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前法学、法律界,特别是高等法学教育领域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和职责
《瞭望》: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上有哪些创新探索?
二是持续不断培养人才,产出最重要的人才成果。现在大部分法学学科力量,实际上都承担着这个使命,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一些青年教师的“出圈”,使大家对稍显高冷、理性的法律有了新认识,法学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兴趣点
马怀德:我觉得可能有三方面。
《瞭望》:围绕新的社会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法治人才上做了哪些新探索?
三是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现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招生规模每年已达330人——这是什么概念,1990年我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士时,全校每年就招3个博士生,现在的博士生招生规模相当于那时的100倍以上。
第一是直博制度。本科生可以通过推免直接攻读博士,这种制度在有些高校已经实行,但我们学校是第一次。
马怀德:我们面临的国际法律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个别西方国家动不动就推出各种法案,或发布实体清单制裁中国,我们也需要实施反外国制裁法,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扩充法律斗争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主要指法律法规和政策,更重要的所指是人才。如果没有会使用工具的人也不行,所以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前法学、法律界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和职责。我们经常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治理的涉外法治人才,实际上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马怀德:最突出的时代需要是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法学教育如何适应国家治理需要,立足已有历史传统,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优秀法治人才,同时产出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马怀德: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的语言类本科毕业生通过推免到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硕士,主要是国际法和比较法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高精尖人才。
马怀德:一所大学的发展成长方向是由它的历史与传统决定的。
马怀德:法学专业能够在社会得到认可,并且吸引力逐渐增强,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现象。
文章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网址: http://www.xbfxplzz.cn/zonghexinwen/2022/061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