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法学教育创新、法学理论革新、法治思想(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瞭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认为中国的法学学科建设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 今年我们还跟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一个协议,两校决
《瞭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认为中国的法学学科建设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
今年我们还跟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一个协议,两校决定共同培养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的学生,2021年开始招生,两校各招生15人,总计30人。
《瞭望》:法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牌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请介绍法学学科在当下中国的历史使命。
《瞭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科经过数十年发展取得哪些成效?
这种背景下,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法学学科向新的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方向去发展。
马怀德:我是2019年5月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之前我的同事们、前辈们、老师们已为中国政法大学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学校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
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跟我们教师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关。这两年我们有青年教师在各类媒体发声,也就是通过所谓的“出圈”,实际上带火了法大的法学专业,使大家对稍显高冷、理性的法律有了新认识,好像它就在身边。法学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兴趣点。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优秀教师,能够在宣传法治、全民普法同时,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马怀德:在当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的历史使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
这一探索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两校学科专业的强强联合,是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挑战下,我们大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创新做法。
进入新时代,学校既要继续为国家法治事业提供优秀人才,还要理清发展思路,让培养的优秀人才符合时代需要、社会需要、代表法治前进方向。
三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战略。法学学科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法学学科发展,特别是法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回答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意味着法学学科也要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
第四是允许法学以外学科专业的同学,成绩好的可直接转到法学学科,打通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让校内资源共享,让学生的选择面更宽。
一是学科实力得到彰显和提升。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获得A+的好成绩。
凝心聚智,再创辉煌。迈入新时代,如何继续肩负起引领中国法学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重大使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第二是本硕连读、贯通培养。在7个专业实行贯通培养,没有意外的话本科生可以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扩充法律“工具箱”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二是法学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要培养高端法治人才,仅仅懂法学是不够的,还应懂得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比如经济的、管理的、科学技术的,而且能融会贯通,成为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此外,2016年我们还设置法治信息管理专业,这是工学和法学相结合的专业,那些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以通过推免或考研的方式进入法治、数据法治研究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深造,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七十载风雨兼程,一代代法大人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活跃在国家法治建设最前沿,奋进在国家高等教育最高端,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法学研究和法治理论创新的主阵地。
《瞭望》:近年,中国政法大学一些优秀青年老师以独特方式“出圈”,带火了法学。你怎么看法学与生活的关系?
2020年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高校第一,蝉联最好法学学科排名榜首 文章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网址: http://www.xbfxplzz.cn/zonghexinwen/2022/061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