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封锁用户文档,其监控行为合法吗?(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简言之, WPS监控用户文档,并在发现违规信息后切断传播链,是为了履行《网络安全法》第47条设立的网络运营者法定义务,落实该法第12条的禁令。 仅供
简言之,WPS监控用户文档,并在发现违规信息后切断传播链,是为了履行《网络安全法》第47条设立的网络运营者法定义务,落实该法第12条的禁令。
仅供自己看的“小黄书”,虽道德有亏,但于法无碍,无论是放在线下的笔记本里,还是放在线上的服务器中,都属于公民隐私,都不容包括网络运营者在内的他人窥探。
当文档向不特定人“发布”,网络运营者同任何公众一样,能从公开渠道“发现”该文档,进而判断其是否违规,并作出进一步处理,此殆无疑义。
那么,两种理解孰对孰错?
WPS封锁用户文档,可怕在哪?
这是一个有待琢磨的法律难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网络安全法》第47条中的“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已由《网络安全法》第12条划定范围,虽较为宽泛,但不是这里要讨论的重点;重点在于“发布或者传输”的解读。
据此,2022年4月22日更新的《金山办公在线服务协议》第2.1条规定:“您在使用本服务时,请勿上传、提交、发布、存储、发送、接收、分享以下内容:有违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要求的内容;骚扰、广告信息、过度营销信息、危害未成年人的信息及垃圾信息。”
事实上,按照《网络安全法》第76条第3项,“网络运营者”包括“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诞生于1988年的WPS,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早已不是很多人印象里的本地文档编辑器。经用户实测发现,使用WPS过程中,线下和线上的界线非常模糊:
目前,WPS禁止用户访问文档事件仍在发酵。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真相被披露,公众会对此事有更加全面、公允的认识和判断。但在迅速点燃的舆论关注背后,是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对自身被窥探的深切忧虑。我的文档,谁有权看?这样的疑问,最终应靠法律来解答。
眼下,从公开报道来看,双方各执一词,WPS到底做了什么、有没有做错,成了暂时无法明辨的“罗生门”。
有人可能疑惑:WPS不是一个办公软件服务商吗?怎么成了网络运营者?
有人或许反驳:违法信息自己看也不行,隐私权不能用于“遮丑”,网络运营者有权查验。但这不符合现行法律。以淫秽色情内容为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只处罚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传播行为,而不处罚持有。
用户的文件,WPS有权查阅?
从不同角度看,二者皆有一定道理:用户认为“发布或者传输”指向的是人,即信息有自身以外的接收方,没有这样的接收方,就不算;WPS方则认为“发布或者传输”指向的是信息,即信息位置发生改变,哪怕没有文档编辑者以外的接收方,也算。
但是,问题也许没有这么简单。WPS和当事用户的现有回应,分歧在于特定文档到底有无在线分享、到底有无违规,而就在线分享的违规文档应否封禁,似乎并无异议。双方皆未言明的共识是:若用户分享违规文档,WPS有权予以封禁。
但若把视野扩展,或许有不同结论。《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无风不起浪”。抛开细节真相,此事之所以广受关注,根本原因有二。一是WPS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据报道,截至2021年底,WPS Office PC版月度活跃设备数2.19亿,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 3.21亿。二是软件服务商限制用户访问自己编写的文档,就如同日记本销售商禁止购买者阅读自己的日记,不仅违悖常识,而且侵犯隐私。?
正是基于上述产品逻辑,运营WPS的金山公司成为受《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范的网络运营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彭錞(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网址: http://www.xbfxplzz.cn/zonghexinwen/2022/0728/791.html 上一篇:柯克大法官的多个面向
下一篇:姚佳:注重价值观引导,直播打赏治理需综合用